陶尔庙的好日子

初夏的陶尔庙,处处皆是美景:苜蓿苗油绿、羊羔撒欢儿,农机轰隆隆播种下丰收希望,机井甘泉滴滴滋润苗芽,百亩光伏方阵有如点缀在戈壁滩上的碧水蓝波熠熠生辉……

刘强和柴建国是鄂尔多斯电业局派驻乌审旗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的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1月,鄂尔多斯电业局党委接到包联驻村任务,第一时间选派刚卸任乌审旗供电分局局长的刘强同志担当驻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派分局后勤事务负责人柴建国同志为队员,协助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老骥伏枥、志在脱贫。同为55岁的两位老将,接到任命第二天便进驻了陶尔庙。

驻村第一个月,刘强和柴建国走村入户把嘎查的情况摸了个底儿清!建档立卡7户17人的致贫原因、家庭情况、生产生活困难,全数悉知。当时的陶尔庙,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近九成壮劳力都外出务工,老弱病残留守家中靠喂养少量牲畜、种几亩薄田度日,没有村集体经济支撑,耕地久旱荒芜,居住分散,动力电不足……积贫积弱的农牧民对脱贫致富有希望、没路子。

但是,摸底走访也有意外收获。嘎查农牧民中,95%是蒙古族,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是全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拥有蒙医五味阿尔汕疗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坐落着具有悠久历史的陶日木庙,具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业的优良条件,刘强二人心中有了规划蓝图。

“要想富,先修路”。致富的路子千条万条,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才能见效快、利长远。经过对嘎查整体情况和贫困户详细情况的通盘考虑和仔细研究,鄂尔多斯电业局党委确定了:强电网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振兴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投入定点帮扶资金为贫困户“输血”提升自主“造血”功能的帮扶之路。

2018年至今三年间,鄂尔多斯电业局累计投资3259万元,实施陶尔庙嘎查农网升级改造,满足了因农牧民分户形成的67户无电户通网电和63眼机井通动力电、12000亩水浇地灌溉用电需求,解决了因嘎查农牧民居住分散、点多面广而引起的低电压问题,补强、优化了嘎查供电网架结构。

如今的陶尔庙,随便走进一户牧民家,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产生活全部实现电气化,动力电通到机井口,农牧民要做的就是合闸、拉闸。

2018年,电业局实施定点帮扶政策燃起了致富的希望。电通到了家门口,还免费给建了羊圈,还帮忙争取政策为他家门前打了机井。

2019年,斯琴好日乐的二儿子领回了在城里打工认识的女友郭景荣,看着出门就有棚圈、水浇地,还有机井的汩汩清泉往出涌,郭景荣当即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返乡致富,二儿子成功“脱单”。小两口养殖牲畜、温棚种菜,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在外打工的三儿子也被这生活情景所感动,谋划着回乡大干一番。

2018年6月,牧民道尔吉在《流动扶贫基础牧畜认领合同》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把30只鄂尔多斯细毛羊基础母羊迎回家悉心喂养。两年时间,羊生羊,30只增到90只。

“电业局不仅给我提供了羊,还为我建了羊圈;架线、安变压器,让我用上了机井灌溉,草料种植增收了;用上了粉碎机,饲草料利用率提高,减少了养殖成本;还请专家给我们教科学种养殖技术。刘书记也常来看我,了解养殖情况、帮我解决困难,扶我迈出了这关键一步,我就必须富起来!到年底合同到期,我就把30只母羊送还嘎查,让其他人也受益!”

道尔吉的基础母羊来自于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实施的“流动羊”项目。2018年至今,鄂尔多斯电业局投入定点扶贫资金33.66万元,用于帮扶贫困户种养殖、棚圈建设、购买基础母畜和抽水泵等。为了充分用好这笔资金,驻村工作队可谓精打细算,力争把每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以“流动羊”项目为例,驻村工作队用该局扶贫资金联系购买了140只精品基础母羊,归嘎查委员会管理。采取和贫困户签合同的方式,用羊生羊、钱生钱的方式,扶贫困户“上马”,激发“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两年为限,到期全数返还,并要有20%是新生的品质母羊,充入“流动羊”项目库,再根据当前农牧民致富需要,流动到符合条件、需要扶持的家庭,实现动态循环、兜底帮助,防止返贫风险。

沿着陶尔庙嘎查柏油路一路向南,大片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终结了戈壁滩的荒凉,犹如碧海蓝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里便是鄂尔多斯电业局主导引进的5兆瓦光伏扶贫发电站。“只要有太阳就能发电分红!”光伏电站成了农牧民心中的‘板上’银行”。

由鄂尔多斯电业局主导引进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迅速立项,经过该局积极协调,促成了包括陶尔庙在内的四个嘎查以208亩集体闲置土地和200万国家扶贫资金入股,与内蒙古康华盛欣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5兆瓦光伏扶贫发电站。

投产后运行成本、管理全部由企业承担,破解了集体经济投资难度大、后续运营成本高及人力匹配有限等问题。同时,该局发挥行业优势,投资、建设、提供了电能上网通道,全容量消纳发电量。

“发电站每天发电约2.3万千瓦时,创造日收益6700余元。从今年开始25年内企业每年给四个嘎查分红56万元,嘎查按入股比例获取相应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陶尔庙嘎查每年红利的1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资助。一年一议一定,2020年17名贫困户每年人分红1000元,6月中旬即将兑现。”

立夏时节,贫困户乌云斯庆家的田间,拖拉机轰鸣声振奋有力。看着10亩农田一会儿功夫就被平整完毕,乌云斯庆开心地说到:“我家地少,往年都没有农机愿意来播种,全凭人力翻地耕种,十几天才能种进去,现在有了农机服务队,真是省时省力还省钱。”

考虑到嘎查农牧民饲草料种植需求,且嘎查劳动力缺乏、机具购买成本高等问题,驻村工作队应需施策,动了成立农机服务队,让农牧民享受机械化耕作便利服务的念头。为此,刘强多番奔走对接争取资金购置了9台大型现代化农机具,从饲草料种植、收割、打捆到粉碎、青贮,为农牧民提供了机械化一条龙服务保障,还建成了400平米机具库房,并雇用嘎查壮劳力驾驶操作农机。

2020年开春,服务队以5折的优惠价格为贫困户提供耕种服务,并承接周边农牧区的耕种业务,赚取的费用为服务队成员带来了劳务收益,其余全部纳入嘎查集体经济收入。

用这种方式让嘎查集体经济跟贫困户利益联结起来,确保贫困户耕种有保障、能增收,促进嘎查农牧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

习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乡村牧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把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全面建设好。

谨记要求,驻村工作队在紧盯完成好贫困户脱贫任务的同时,也在紧锣密鼓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做长远之计。“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牧户”的五畜文化专业合作社和蒙医五味阿尔汕疗术康复中心应运而生。

五畜文化合作社早在2011年就已成立,以骆驼、马、牛、绵羊、山羊的肉奶皮毛食品为经营主体,建设初期规模较小、功能不完善、运营机制也不够健全,但蕴涵着纯正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且有长期稳定的肉奶供应需求。

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合作社负责人对接、协调,健全合作社运营机制、完善合作社功能、丰富产品种类,并积极争取资金扩大了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全力促成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合作社成员覆盖全嘎查牧户,业务范围涉及到周边苏木嘎查的1000多户人家,为农牧民提供了创业岗位和畜产品消纳的便利平台。而随着电商平台的介入,销量和销售范围持续增大,五畜文化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亮,合作社的效益也跟着节节攀升。

2019年,合作社以比市场价高出10%的价格收购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牛奶14400余斤,收入36000多元。2020年,合作社与陶尔庙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直签订单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收购肉、奶,为贫困户增收构建起了强劲的利益链接机制。

驻村工作队规划的蓝图中,另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就是把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五味阿尔汕疗术发扬光大,实现产业化发展,让更多人受益,让贫困农牧民得实惠,带动陶尔庙的乡村旅游业提振发展。

仅用一年时间,驻村工作队协助嘎查委员会,积极争取地方主管部门政策支持,筹集建设资金,在名胜古迹陶日木庙脚下,建成了蒙医五味阿尔汕疗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以最直观的方式全方位宣传展示阿尔汕疗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蒙医的博大精深。

同步建成总面积1500平米、42张床位的陶尔庙嘎查康复中心,聘请中国蒙医药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两名蒙医大夫坐诊。在那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阿尔汕疗术的知识,享受神奇的五味甘露药浴疗术;在那里,嘎查的贫困农牧民享受免费药浴治疗,还享受到了免费健康体检和听专家健康讲座的福利。

“3”即“光伏发电站、农机服务队、蒙医五味阿尔汕疗术康复中心”为主的三大集体经济产业模式;“2”即“五畜文化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两项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构。通过发挥“3+2”扶贫优势,筑牢增收链条,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以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如今的陶尔庙嘎查在脱贫致富路上出了名、上了榜!2019年人均纯收入185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口袋饱起来了,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致富的信心和底气也更足了。嘎查乡风文明、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得到很大改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文明村镇、自治区卫生嘎查、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市文明嘎查村、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挂在嘎查委员会的荣誉牌匾满满当当,前来旅游观光消费的游客也日渐增多……

“国家政策这么好,这么帮我们,我们没理由不努力!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奔小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